首页 社会百科文章正文

记的意思_讯的意思

社会百科 2023年04月11日 12:31 118 众通投资

今天给各位分享记的意思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讯的意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记在文言文的解释

1. 记,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 记

〈动〉

(1) (形声。从言记的意思,己声。本义:记住)

(2) 同本义 [remember;bear in mind]

记的意思,疏也。——《说文》

记,识也。——《广雅》

记有成。——《礼记·内则》

记间之学。——《礼记·学记》

凡所经履,莫不暗记。——《后汉书·应奉传》

常记溪亭日暮。——宋· 李清照《如梦令》

吾记天圣中。——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望中犹记。——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回忆,记忆);记心(记在心上,常用于叮嘱);记念(挂心;惦念);记忆(记在心里)

(4) 记载,记录 [record;write down]

记,书也。——《广雅》

宫之奇果谏,记曰。——《公羊传·僖公二年》。注:“史记也。”

受记考事。——《汉书·张敞传》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记之而去。——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文天祥《 后序》

览则省记。——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姚鼐记之。—— 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摘记(摘要记录);笔记(用笔记录);手记(亲手记录);记言(记录言论)

词性变化

◎ 记

〈名〉

(1)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章 [note]。如:记书(传记及诸家之书);游记;日记;杂记;摘记

(2) 按时间顺序记述历史史实或事件 [chronicle]。如:大事记;史记;记传(历史传记);记牒(史册;文字记录);记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史策的府署)

(3) 标志,记号 [mark]

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水浒传》

(4) 又如:标记;以红色为记;记色(凭据;证据)

(5) 胎记 [birthmark]

生那儿时,脊背下有一搭红记。——《警世通言》

(6) 又如:记的意思他身上有块记

(7) 古时的一种公文 [accounts]。如:奏记;残记。又指记述或解释典章制度的文字。如:十三经中的《周礼·考工记》和《礼记》

(8) 印章 [seal]

正其名,请铸铜记给之。——《宋史·职官志》

(9) 又如:戳记;图记;钤记;记室(官名。掌管章表书记文檄)

(10) 记叙文,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 [a written narration]。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

◎ 记

〈量〉

张开手掌迅速厉害地一击,掴 [slap]。如:一记耳光

2. “由”在文言文中的解释

得道与民由之 由 顺从由基本字义1. 原因:原~。

事~。理~。

~于(介词,表示原因或理由)。2. 自,从:~表及里。

~衷(出于本心)。3. 顺随,听从,归属:~不得。

信马~缰。4. 经过,经历:必~之路。

~来已久。5. 凭借:~此可知。

6. 古同“犹”,尚且,还。7. 古同“犹”,犹如,好像。

8. 姓。详细字义〈动〉1. (《说文》无“由”字,古字字形)2. 树木生新枝。

亦泛指萌生 [sprout]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复由。——《左传》3. 又如:由蘖(树木枯槁或被砍伐后重发的枝条);4. 经,由 [pass through;by way of]谁能出不由户?——《论语·雍也》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

——方苞《狱中杂记》5. 又如:必由之路;,由边门出去6. 行走 [walk]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7. 通“以”( yǐ)。

用 [use]君子无易由言。——《诗·小雅·小弁》。

笺:“由,用也。”不能由吾子。

——《左传·襄公三十年》。杜预注:“由,用也。”

亿万舟楫,亿万垣墙,窒隙防淫,是必由之。——《天工开物》8. 又如:由房(用房中的音乐娱乐)9. 任用 [appoint]以晋国之多虞,不能由君子;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

武之罪也。——《左传》废而不由,则女德不厌。

——《汉书》10. 又如:由绎(任用之而使其尽力施展才能)11. 听凭;听任 [allow;let]若赛锦,由你是谁,都输与他。——《水浒传》12. 又如:由得(任凭);由心(任凭心意);由本(安于本分);由身(任凭自己);由性(任凭心意)13. 遵从;遵照 [follow]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诗·大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14. 又如:由文(遵循礼仪);由行(依其道而行);由礼(遵循礼教)15. 游玩 [stroll about]。

如:由衍(游行衍溢。纵情游乐);由敖(游乐);由喜(游戏);由由(愉悦)16. 蹈行;践履 [conform to]隘与不恭,君子之不由也。

——《孟子》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礼记》〈名〉1. 原由;缘故 [reason]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

——《史记》2. 又如:由状(原由与情况);由缘(缘故);由委(原委);由始(起因;起始)3. 来源;开头 [origin]善行动于心,善言出于意,同由共本,一气不异。——汉· 王充《论衡》4. 又如:由历(起始和历程);由趣(来历;由末);由绪(来历;来由)5. 机缘;机会 [opportunity]某也愿见,无由达。

——《仪礼》吾欲归附关中,但未有由耳。——《周书》6. 法式 [code]匪言勿言,匪由勿语。

——《诗·小雅·宾之初筵》7. 途径;办法 [way]圣武之治民也,进则使无由得其所利,退则使无由避其所害。——《管子》8. 又如:无由(没有门径,无从)9. 姓。

如:由吾(复姓)1. 因为;由于 [because of;due to]由是则生,而有所不用也。——《孟子·告子上》宣宗初亦号供奉, 程既审上晓音律…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

—— 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之,动词,到)。——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2. 又如:由以(因而)〈介〉1. 自,从…(表示起点) [from]由,自也。

——《尔雅》由屋顶放光入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2. 又如:由中(由衷);由自(自,尚自);由来(自始以来);由忠(由衷)常用词组1. 由不得 yóubude(1) [cannot help]∶不由自主地相声的特点就是使人由不得发笑(2) [be beyond the control of;not be up to *** . to decide]∶不能依从;不能由…做主这件事可由不得你2. 由来 yóulái(1) [origin](2) 事情发生的原因(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由来已久3. 由头 yóutou[pretext] 借口;缘由编了个由头溜出去了4. 由于 yóuyú[thanks to;due to;because of;as a result of] 因为由于有雾,所以我们花了两三天时间才到达那里5. 由衷 yóuzhōng(1) [from the bottom of one's heart;heartfelt]∶衷心的;出自内心的由衷的感谢(2) [sincere]∶强调自发,不是假装的;也作“由忠”,“由中”。

3. 文言文是怎么解释的

文言文翻译六法 文言文翻译应力求做到准确、流畅,因此,文言文翻译要讲究一定的方法。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直译法。

直译就是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语序进行直接翻译。如:了然(完全)无声。

二是意译法。意译就是根据原文词句的意思来翻译,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

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此句运用了“互文”修辞,译时必须将上下文的词语互相渗透,互相说明,结合起来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三是增补法。此法适用于文方省略句式,翻译这种句式,只有把省略成分补出来,才能使语句通顺,意思明了。

如:人不知(我)而(我)不愠(人)。这样增补,语意通顺了。

四是语序移位法。由于文言倒装句的记号序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译时务必把倒装词语的位置调换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如:子何恃而往?译时,应将动词“恃”移到宾语“何”的前面。 五是原词保留法。

象古汉语中的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年号、帝名、朝代等词语,译时均可保留原词,不必翻译。如:庆历中,有布衣毕升。

句中的“庆历”(年号)、“毕升”(人名)是专用名词,译时可直接保留在原句中。 六是删除法。

有些文言虚词只有某种语法作用,而无实在意思,译时可删除。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句中虚词“也”可删去不译。

4. 于在文言文里的意思

【于】

(一)介词。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

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方面”“从……中”

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游褒禅山记》)

3.由于

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4.向,对,对于。

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5.被。

①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6.与,跟,同。

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②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赤壁之战》

7.比。

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劝学》)

【于是】

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例:

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

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捕蛇者说》)

③于是余有叹焉。(因此)(《游褒禅山记》)

④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从此)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见……于】表示被动。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

5. 再在文言文中有什么意思

◎ 再 zài

〔数〕

(1) (会意。小篆:从一,冓( gòu)省。“冓”是“构”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本义:第二次)

(2) 同本义 [another time]

再,一举而二也。——《说文》。按,冓者,加也。对耦之词曰二,重叠词曰再。

再刺再宥再赦。——《周礼·司刺》

樊缨十有再就。——《周礼·巾车》

酒肉之赐弗再拜。——《礼记·玉藻》

过言不再。——《礼记·儒行》。注:“犹不更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再战而烧夷陵。——《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再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敌枪再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再则曰老大帝国。——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再录一堂(复审一次);再速(再请);再二(第二次,再次);再之(第二次,第三次);再眠(指蚕第二次蜕皮时的不食不动状态)

(4) 两次 [o times;doubly;ice]

女工再税。——《盐铁论·本议》

击赵者再。——宋· 苏洵《六国论》

日再食。——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再夺门。——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至再三。——清· 方苞《狱中杂记》

词性变化

◎ 再 zài

〈副〉

(1) 事情或行为重复,继续 [again;afresh;once again]

她不敢再看一看那大庙。——叶紫《星》

(2) 又如:再试一次;拿来再商量;再议;再思(再度思考);再聘(再度婚娶);再阐(再度显扬)

(3) 重,重新 [anew]

勿复再言。——《汉书·李广苏建传》

再火令药用。——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再眺山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寰再上疏。——《明史》

(4) 又如:再计(重新谋划);再审(重新审查)

(5) 更,更加 [once more]——表示程度

你会觉得世界末日也不会比这再坏。——茅盾《雷雨前》

(6) 又如:再高点儿;再多点儿

(7) 另,另外 [another]。如:再吃一点菜;再创新纪录;再行(另外进行某项活动)

(8) 与否定词配合使用,强调情况的普遍性

进了门,找周嫂子,再找不着。——《红楼梦》

(9) 用于让步句,常同“也”、“都”配合使用,有“即使多么”、“不管怎样”的意思 [in any case]

水再深脚也能过,山再高手也能攀。——《赶车传》

(10)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也” [but;yet]

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你,你再不知道你怄的人难受。——《红楼梦》

(11) 表示两种行为或情状并举、并存、相当于“且…且”、“又…又”

其词旨乃典乃文,再恳再切,实可警策未悟。——《全唐文纪事》

6. 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之字的所有用法

答:浅析文言文“之”的用法

一般来说,“之”的用法有下面几种: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

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

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毁他呢?

③“请京,使居之。”“之”代指处所,表示“那里”。

④“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之”,此,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2.“之”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这种情况出现得比较多,在课文中屡见不鲜,主要表示“他”、“她”、“它”。如:

①“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之”代指“它”,“默而识之”,意即默默地在心里记住它。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之”指代他(扁鹊),意即“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扁鹊)”。

③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之”指代它(鬼),“急执之”意即赶忙把它(鬼)捉住。

3.“之”字用作动词,意为“往,到……去”。如: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之”意为“到……去”,句子的意思是:“我准备到南海去,怎么样?”

②“行不知所之。”“之”意为“到……去”。

4.“之”字用作助词,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但笔者以为也最复杂,可以分为下面三种:

⑴“之”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如:

①“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意即“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②“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两个“之”均是“的”的意思,意即“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方正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⑵“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

①“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在这里没有实在意义,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同样,“之”在这里也没有实在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种用法容易和“之”字用作“的”的时候混淆,应注意区分,以免弄错。

⑶“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也无实义。如: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久之”,很久,“之”,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

②“填然鼓之。”在这里,“之”也是单纯调节音节,没有实义。

基本上来说,在文言文中“之”的常见的用法就是上面几种,只要掌握其规律,摸准“之”的用法和意义也是不困难的。

7. 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讲说;说明;言论;说法;主张;劝说;说服;喜欢;高兴。

引证解释:

一:读音:shuō

1、陈说;讲说。

《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译文: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讲说了这番经历。

2、说明;解说。

《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译文:众人无法挨家挨户说明,谁会来详察我们的本心。

3、言论;说法;主张。

《鸿门宴》:“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译文:反而听信小人的言论,想杀有功的人。

4、文体的一种,也叫杂说。多用于说明事物,讲述道理。

《黄生借书说》:“为一说,使与书俱。”

译文:写了这一篇借书说,让(它)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黄生)。

二:读音:shuì

劝说;说服。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三:读音:yuè

通“悦”。喜欢;高兴。

《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文:学过的内容在适当的时候温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

8. “之”在文言文中的几种解释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记”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记是一个汉字记的意思,读作jì,一般指用大脑记忆下或笔记录下,通常是动词,名词者是指记忆力等。《公羊传·僖公二年》和《汉书·张敞传》均有记载。

动词

(1)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

(2) 又如:记混记的意思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回忆,记忆);记心(记在心上,常用于叮嘱);记念(挂心;惦念);记忆(记在心里)。

(3) 记载,记录。

(4) 又如:摘记(摘要记录);笔记(用笔记录);手记(亲手记录);记言(记录言论)。

记:古代文学作品中记载风景、琐事、感想等记的意思的一种文体,如《小石潭记》《桃花源记》等。

名词

(1) 记载事物记的意思的书册或文章。如:记书(传记及诸家之书);游记;日记;杂记;摘记。

(2) 按时间顺序记述历史史实或事件 。如:大事记;史记;记传(历史传记);记牒(史册;文字记录);记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史策的府署)。

(3) 标志,记号。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水浒传》

(4) 标记;以红色为记;记色。

(5) 胎记,生那儿时,脊背下有一搭红记。——《警世通言》

(6) 又如:他身上有块记。

(7) 古时的一种公文。如:奏记;残记。又指记述或解释典章制度的文字。如:十三经中的《周礼·考工记》和《礼记》

(8) 印章。

记是一个汉字,读作jì,一般指用大脑记忆下或笔记录下,通常是动词,名词者是指记忆力等。《公羊传·僖公二年》和《汉书·张敞传》均有记载。

记字的意思是什么

1.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忆。~取。~性。博闻强~。

2.把事物写下来:~录。~功。~者。

3.记载事物记的意思的书册或文字:游~。日~。大事~。

4.符号记的意思,标识(zhì):印~。标~。~号。

5.古时的一种公文:奏~。笺~。

6.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斑:胎~。

7.量词记的意思,指打一下:给记的意思他一~耳光。

记,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 记

〈动〉

(1)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

(2) 同本义 [remember;bear in mind]

记,疏也.——《说文》

记,识也.——《广雅》

记有成.——《礼记·内则》

记间之学.——《礼记·学记》

凡所经履,莫不暗记.——《后汉书·应奉传》

常记溪亭日暮.——宋· 李清照《如梦令》

吾记天圣中.——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望中犹记.——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回忆,记忆);记心(记在心上,常用于叮嘱);记念(挂心;惦念);记忆(记在心里)

(4) 记载,记录 [record;write down]

记,书也.——《广雅》

宫之奇果谏,记曰.——《公羊传·僖公二年》.注:“史记也.”

受记考事.——《汉书·张敞传》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记之而去.——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文天祥《 后序》

览则省记.——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姚鼐记之.—— 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摘记(摘要记录);笔记(用笔记录);手记(亲手记录);记言(记录言论)

词性变化

◎ 记

〈名〉

(1)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章 [note].如:记书(传记及诸家之书);游记;日记;杂记;摘记

(2) 按时间顺序记述历史史实或事件 [chronicle].如:大事记;史记;记传(历史传记);记牒(史册;文字记录);记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史策的府署)

(3) 标志,记号 [mark]

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水浒传》

(4) 又如:标记;以红色为记;记色(凭据;证据)

(5) 胎记 [birthmark]

生那儿时,脊背下有一搭红记.——《警世通言》

(6) 又如:他身上有块记

(7) 古时的一种公文 [accounts].如:奏记;残记.又指记述或解释典章制度的文字.如:十三经中的《周礼·考工记》和《礼记》

(8) 印章 [seal]

正其名,请铸铜记给之.——《宋史·职官志》

(9) 又如:戳记;图记;钤记;记室(官名.掌管章表书记文檄)

(10) 记叙文,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 [a written narration].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

◎ 记

〈量〉

张开手掌迅速厉害地一击,掴 [slap].如:一记耳光

记的意思

答: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忆。~性。~得。~不清。好好~住。记录;记载;登记:~事。~账。摘~。~一大功。记载、描写事物的书或文章(常用于书名或篇名):日~。笔~。游~。《岳阳楼~》。(~儿)标志;符号:标~。钤~。暗~儿。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的斑:左边眉毛上有个黑~。多用于某些动作的次数:打一~耳光。一~劲射,球应声入网。姓。

记的组词大全(约50个) 记的词语解释_记是什么意思?

记的意思的拼音 记的解释 记是什么意思

1、记字的拼音是jì ; 2、 记字的解释:(1)(动)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忆|~性|~得|~不清|好好~住。(2)(动)记录记的意思;记载;登记:~事|~账|~一大功。(3)(名)记载、描写事物的书或文章(常用做书名或篇名):日~|笔~|游~|《岳阳楼~》。(4)(名)(~儿)标志;符号:标~|钤~|暗~儿。(5)(名)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的斑:左边眉毛上有个黑~。(6)〈方〉(量)打一下叫打一记。

精选部分记组词的词语造句及词语的拼音和详细解释:

1、忘记造句:我认为我们之所以忘记了这些是因为保障是能够让我们经历所有这些美妙事情的基础。

解释:(1)经历的事物不再存留在记忆中;不记得:我们决不会~记的意思,今天的胜利是经过艰苦的斗争得来的。(2)应该做的或原来准备做的事情因为疏忽而没有做;没有记住:~带笔记本。

2、日记帐造句:如果已启用“日记帐审批”,并且要求对日记帐分录的日记帐来源进行审批,则在采取进一步措施之前,必须通过适当的管理层审批此日记帐。

解释:簿记中主要帐簿的一种,按日期先后记载各项帐目,不分类。根据日记帐记载总帐。也叫序时帐。

3、记号造句:一项任务中,六只服用补充剂的狗中的四只迅速学会了如何通过辨别记号来找到食物,而普通饮食的六只狗中只有两只成功。

解释:<轻>为引起注意,帮助识别、记忆而做成的标记:联络~|有错别字的地方,请你做个~。

4、史记造句:历时比较部分选取《盐铁论》中有代表性的部分反义动词与上至《诗经》下至《史记》等文献中的用法作历时的比较。

解释:二十四史之一。汉司马迁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是二十四史中记载年代最长(约二千多年)的一种。

5、标记造句:标记是MDA中的一个步骤或技术,在这个步骤当中,附加的信息(不包含在模型本身的语义范围中)能够被加入到模型中,在随后的自动过程中单独使用。

解释:标志;记号。

6、牢记造句:每次练习后,每小时可燃烧600卡路里的能量,此外,由于该运动很容易将运动量推向极限,所以必须牢记自己身体的极限。

解释:牢牢地记住:~党的基本路线。

7、注记造句:另外,还对中心阵列法进行了验证其可行性的试验,其结果证明这种算法不但能够处理所有常规形状的多边形,而且能够适应一些不规则特殊形状的多边形的注记。

解释:在地图图面上起着说明作用的文字或数字。如国名、山名、河名、城市名和山峰高度等。

8、札记造句:她们发觉曼丽还象以往一样,在埋头研究和声学以及人性的问题,她拿出了一些新的札记给她们欣赏,又发表一些对旧道德的新见解给她们听。

解释: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

9、戳记造句:例如,一个快速的PentiumIII或者G4可以在不到一秒钟之内生成一个20-比特的戳记,但是Pentium-II或者G3做不到。

解释:图章(多指集体的,用于一般场合的)。

10、记录造句:诗篇116所记录的那些习惯并不仅仅适用于那些一只脚已经踏入坟墓的人,它们实际上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应该保持的好习惯。

解释:【纪录】(1)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2)当场记录下来的材料:会议~。(3)做记录的人:推举记的意思他当~。(4)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以内记载下来的最高成绩:打破~|创造新~。

11、记分造句:但因为是板球运动,所以要求提供的不仅是记分牌,更要求提供详细的,接近实时的记分牌,并且该记分表不会阻挡观看现场运动的视线。

解释:(~儿)记录工作、比赛、游戏中得到的分数:~员。

12、笔记造句:在你的办公桌上放一个文件柜,将所有到来的文件、笔记、电话留言和其记的意思他纸质文件都放到这个柜中,并利用第一种方法每天清理这些文件。

解释:(1)用笔记录。(2)听课、听报告、读书时所做的记录。(3)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

13、记叙文造句:通过教材的示范,着重指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的五种常见结构方式和议论文的四种常见结构方式,再通过课后练笔活学活用。

解释:指以叙事、记人、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14、日记造句:如果是非日记话题,只要在适当的区域打开你的文件夹,拉出在那里的所有文件,那么将有一大堆的点子来激发你想说的灵感。

解释: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有的兼记对这些事情的感受:~本|工作~|记~。

15、速记造句:她还未成年时,就做过了一系列报酬很低的工作,比如女侍者,速记员,簿记员,还一度做过将来会成为加拿大首相的本内特的助理。

解释:(1)用一种简便的记音符号迅速地把话记录下来。(2)速记的方法。

16、记忆造句:我想要她离我远一些,远到她没法继续与我维系这层关系,因为她变成了纯粹的记忆,而且这么多年就是这样保持着。

解释:(1)记住或想起。(2)保持在脑子里的过去事物的印象:~犹新。

17、记忆力造句:作者在书中写道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记忆力很自信时,他说的更有可能是准确的,在有限范围内,表现出自信能代表一个人记忆的准确性。

解释:记住事物的形象或事情的经过的能力:~强|~弱。

18、切记造句:但是若是你正打算跳槽到另一个行业或职位,并且要雇用你的经理对你之前工作的那些简称和行话都不是很了解,那么切记把那些含糊的话语替换成一些醒目的关键词。

解释:牢牢地记住。

19、惦记造句:如果他能控制自己不去想艾薇塔在餐厅里的存在,不去管身边推来挤去的人们,不惦记坐在酒吧里的那俩家伙,他就能找出一个解决方案。

解释:(对人或事物)心里老想着,放不下心。

20、记载造句:因为北极冰雪的范围已经萎缩到了比卫星记载的任何时刻都要小一些,所以在过去的四个夏天里,在这条通道里漫游可能比以前几十年都要容易了。

解释:(1)把事情写下来:忠实地~事实。(2)记载事情的文章:我读过一篇当时写下的~。

21、记性造句:查尔斯说:“这家公司的员工看来记性不错,这笔债务近400年了,但为了表示诚意,我今天特地来还清这笔453英镑3先令的旧债。”

解释:<轻>记忆力:~好|~坏。

22、记事造句:我有一个收集商业名片的爱好,这项爱好是无意中开始的:我把所有的商业名片都放在一个小盒子里,之后再把名片上的联系信息记录到记事本上。

解释:(1)把事情记录下来:~册。(2)记述历史经过。

23、记恨造句:梅婧姐,如果你记恨我的行为,请你想一想,那些付出了辛勤汗水,却没有得到丝毫报酬,正在忍饥挨饿的民工们,也许您能消消气。

解释:把对别人的仇恨记在心里。

24、记得造句:记得当我问你们在《在路上》中关于美国的特性

还有在那里到底有没有什么东西

在《在路上》中?

解释:想得起来;没有忘掉:一切经过现在还~。

25、记录片造句:关于杨伟东记录片之谜,那个凌驾在中国对于自由的渴望之上的谜,更加突显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他有能力在北京完成这部纪录片的制作,然后到香港去发行。

解释:【纪录片】真实地专门报道某一问题或事件的影片。

26、记录新闻造句:但是,报纸除了简单记录新闻事件,还可以深入地作出详尽的分析与查证,这一点是电子媒体无法比拟的。

解释:广播电台节目之一。以较慢的速度,播送重要新闻,供远方和交通不便地区收录。

27、铭记造句:然而对于此时此刻而言,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贝克汉姆身上,人们期待看到他是否能够赢得冠军,这将有助于确保他因为球场上的所作所为被铭记。

解释:深深地记在心里。

28、后记造句:凯恩斯会将其解读为流动性偏好的极端爆发,PaulDavidson这样说道,他关于凯恩斯大师的传记才刚刚出版,加入了新的后记。

解释:写在书籍、文章等后面的短文,用以说明写作目的、经过或补充个别内容。

29、记取造句:缅怀耶稣的诞生可以帮助世人记取他充满和平与博爱的美好教理,特别是当今世界正逐日笼罩在战争及不安的气氛时,耶稣的博爱教理更显得格外重要。

解释:记住(教训、嘱咐等)。

30、无记名投票造句:这不仅是一个超越了党派界限的议题,也是超越了是否为工会成员界限的议题:佐格比2004年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78%的工会成员赞成无记名投票。

解释:一种选举方法,选举人在选票上不写自己的姓名。

31、登记造句:她是两个月前购买一条裙子和一双黑色夏季 *** 时买到这个袋子的,用的是她在社区的便利店打工当商品登记员赚来的钱。

解释:把有关事项写在特备的表册上以备查考:户口~|~图书。

32、记挂造句:总理吉拉德(JuliaGillard)周三下午对受飓风影响的民众表示,“你们不是孤军奋战,每一个澳洲人都记挂着你们”。

解释:<方>惦念;挂念。

33、簿记造句:她还未成年时,就做过了一系列报酬很低的工作,比如女侍者,速记员,簿记员,还一度做过将来会成为加拿大首相的本内特的助理。

解释:(1)会计工作中有关记帐的技术。(2)符合会计规程的帐簿。

34、传记造句:我如果发现小说或传记栩栩如生地描写某一个人物,一般会从内心对他产生浓烈的兴趣,因为我早已认识他??曾经相遇在河川。

解释: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

35、记过造句:不管你们学校是开除你,还是给你记过,我都将把此次剽窃事件的前因后果上报相关的教育部门和研究机构,以作为备案。

解释:登记过失,作为一种处分:记了一次过。

36、手记造句:在他的手记里,列奥纳多谈到了艺术家想像力的威力:“你可以设计出大片的土地,塑造山峰,可以看见它们后面遥远天际的大海。”

解释:(1)亲手记录。(2)亲手写下的记录。

37、游记造句:塞罗克斯觉察到游记作家是很奇特的一种人:他们飘然而至各个地方,报道他们所见的一切,然后又飘然而去,舒舒服服地把他们的经历写下来。

解释: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38、大事记造句:和利时在列举其在铁路领域所取得成就的大事记中说,该公司在2005年赢得了其首个值得一提的高速铁路信号系统供货合同,中国正是从那一年前后开始了高速铁路建设。

解释:把重大事件按年月日顺序记载。以便查考的材料。

39、记名造句:尽管捕鲸国在今年没有希望推翻禁捕令,但它们也许会刚好多获一票,使不记名投票可在未来发生?这是一个会在下一年的会议中增加戏剧性的举措。

解释:记载姓名,表明权利或责任的所在:~证券|无~投票。

40、记叙造句:我的拙笔在这里向读者记叙了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的笨孩子,极不聪明地为了牺牲了他们家里最宝贵的东西。

解释:记述:~文|~体。

41、记者造句:这是一个我们必须引起重视的地区,但它却是被媒体遗忘的地方,目前记者们还从未问过我关于北极的话题,或则说我还没有在白宫回答过此类问题。

解释:通讯社、报刊、电台等采访新闻和写通讯报道的专职人员。

42、表记造句:最终,这些小巧而灵活的战舰在1588年的英西大海战中大获全胜,标识表记标帜了英国在海上的崛起。

解释:作为纪念品或信物而赠送给人的东西。

43、记述造句:这两名中情局官员的真实故事本身非常引人注目,但在许多公开记述中有所误报。因此尽管能够公开引证的资料非常有限,我还是力争在这里做到尽量详实。

解释:用文字叙述;记载。

44、强记造句:为什么要歪曲学制,而将愉快的求学企图变成了机械式的、严定尺寸的、划一的和被动的强记事实?

解释:记忆力特别强:博闻~。

45、书记造句:鲍勃是我们罗兹奖学金班的书记,因而和每一位同学都保持着联系,他一直都掌握着我们原来的老同学的动态,不过,他也总是提供一些滑稽可笑的错误信息。

解释:<轻>(1)党、团等各级组织中的主要负责人。(2)旧时称办理文书及缮写工作的人员。

46、杂记造句:现在,在(新闻采访的)原声摘要播出变得愈来愈短,即时信息淘汰了杂记文,个人生活变得如痴如狂之际,这个世界还是需要能够深思的大学生。

解释:(1)记载风景、琐事、感想等的一种文体。(2)零碎的笔记:学习~。

47、摘记造句:任何信托如有司法受托人,则其帐目须按照法院指示,连同在审计时作出的改正的摘记一并提交。

解释:(1)摘要记录:报告很长,我只~了几个要点。(2)摘录。

48、场记造句:我第一份工作是制片助理,然后就被分派做张彻的制片助理,后来当过道具、场记。

解释:指摄制影片或排演话剧时,记录摄影情况或排演情况的工作。也指做这项工作的人。

49、记忆犹新造句:对于那些生活在新兴亚洲国家的人们,1997-98年毁灭性的地区金融危机仍然记忆犹新。但现在,曾沾沾自喜的欧洲人也被自己的债务危机击垮。

典故: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象刚才发生的一样。

有关记字组词的词语列表 记的组词 记怎么组词 记的多音字组词 记字组词

诏记、札记、志记、注记、照记、篆记、一记、逸记、移记、遗记、隐记、茔记、应记、摘记、游记、奏记、玄记、稳记、图记、条记、诵记、识记、失记、省记、散记、署记、史记、受记、琐记、硕记、暗记、案记、稗记、白记、笔记、彼记、场记、簿记、地记、谍记、存记、聪记、答记、传记、记思、记迹、记意、记心、记省、记认、记元、记挂、记问、记叙、记清、记恨、徽记、后记、火记、浮记、睹记、腹记、鸿记、故记、挂记、古记、记印、记实、记取、记歇、记念、记将、记过、记闻、记号、记殿、记得、记存、记工、记恚、记想、记疏、记览、记怜、记色、记别、记载、记住、记府、籍记、记账、记忆、记录、记臆、记怀、记说、记注、记珠、记轸、记牒、谨记、精记、结记、简记、记传、记曹、记点、前记、切记、日记、山记、牵记、牌记、牢记、马记、秘记、谱记、凭记、偏记、签记、钤记、强记、默记、念记、篇记、片记、票记、铭记、论记、密记、礼记、记动、记室、笺记、记仇、记功、记帐、记词、记者、记着、记持、记当、刻记、记会、记列、记事、记诵、记曲、记里、记年、记算、记奏、记谍、记乘、记纂、记辨、记月、记分、记睹、记真、记志、记谘、记目、记刻、悬记、雅记、讯记、印记、忆记、银记、硬记、谙记、行记、下记、无记、杂记、杖记、掌记、载记、扎记、主记、追记、朱记、壁记、碑记、疏记、石记、授记、上记、诗记、说记、题记、手记、书记、熟记、胎记、私记、速记、铜记、忘记、枉记、文记、补记、道记、撮记、戳记、齿记、谶记、侧记、表记、标记、嘿记、附记、府记、佛记、封记、符记、帝记、登记、耳记、坟记、读记、惦记、典记、记游、记结、记要、记故、记史、记家、记籍、记性、记序、记下、记验、记识、记人、国记、管记、记书、记名、记言、记述、记里鼓、记里车、记录片、记事珠、红梅记、红灯记、鬼跌记、记姓名、记叙文、记里堆、登科记、变形记、大事记、无碑记、西厢记、搜神记、水浒记、十洲记、史氏记、述异记、淘金记、石头记、枕中记、珍珠记、中记室、紫钗记、西洋记、朱砂记、玉簪记、记名符、记忆术、金印记、记分册、记分法、记注官、考工记、南行记、木印记、内记名、墨池记、内记室、破瓮记、破记录、日记帐、日记本、囚绿记、琵琶记、鸣凤记、科目记、入蜀记、南柯记、日记簿、记不真、荆钗记、记事册、笔记本、记事儿、记录纸、记忆力、古镜记、浣纱记、邯郸记、穿中记、变记号、宝剑记、白兔记、四游记、双城记、杀狗记、拾遗记、时政记、无记业、西游记、新记录、绣襦记、掌书记、仙坛记、湘行散记、新闻记者、醉翁亭记、太平广记、石钟山记、书记翩翩、死记硬背、搜神后记、不可胜记、笔记小说、记里鼓车、记曲娘子、记忆合金、浮生六记、读书笔记、记功忘失、记录片儿、记丑言辩、记功忘过、潜神默记、评工记分、老残游记、狂人日记、猎人笔记、铭记不忘、强记博闻、洽闻强记、梅花岭记、临江楼记、记问之学、狱中杂记、永州八记、岳阳楼记、哲学笔记、西京杂记、桃花源记、版本记录、速记记号、慈恩题记、出何典记、博闻强记、病梅馆记、多闻强记、多文强记、登泰山记、记实小说、不记前仇、记忆犹新、干校六记、孤儿救祖记、官场现形记、格列佛游记、飞行记录仪、武林旧事记、无记名投票、徐霞客游记、游褒禅山记、记者招待会、记一辆纺车、老学庵笔记、骑曹不记马、叛舰喋血记、木偶奇遇记、洛阳伽蓝记、科学记数法、借贷记帐法、笔记本电脑、三家村札记、五人墓碑记、位值制记数法、阅微草堂笔记、乔厂长上任记、鲁滨孙飘流记、形状记忆合金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记的意思和讯的意思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记的意思

发表评论

众通快讯Copyright www.zhongtongtouzi.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21982号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为个人学习、研究、欣赏使用。